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建構產業聯盟帶動技術提升

國防政策包含著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才能創造出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配合政府「五加二創新研發產業」的政策目標,持續將所累積的國防科技研發能量移轉民間,引導業界參與軍品關鍵技術開發或技術轉移,藉以構建完善國防工業供應鏈體系,拓展軍品衍生應用開發,促進國內產業升級與國家總體經濟發展,逐步達成「國防自主」的目標。

軌道產業

「軌道車輛系統關鍵應用技術服務」

軌道交通是高科技於民生應用的最佳示範,需要高度的工業技術整合、並且要有場域驗證其性能,最後才能成為產品推出;而且相關產品均具有高品值、高可靠度及批量生產特性,這和武器系統發展需求及過程類似,都需要完整的機械設計、整合測試、製作及維修能量,才有機會成就完美產品。

中科院投入國防武器系統研發,已建立完整專業技術能量,也促成中科院與國內鐵道運輸相關業者技術合作及產品開發進行,主要合作項目包括:轉轍器自主維修能量建置、金屬磨耗及橡膠老化定期更換件開發、通話系統維修精進、防蝕工程、電磁干擾防治工程、列車駕駛模擬器、列車動搖自動量測系統、電子測裝載台開發…等合作案。

例如列車駕駛模擬器開發,運用中科院所建立完整之各樣式模擬機設計、整合測試、製作及維修能量,並且配合高鐵駕駛員訓練需求,由中科院航空所從視覺效果圖資、模擬軟體、動感控制平台等進行全系統研製,並完成設計製造第一個本土化新式列車駕駛模擬機,全機均由中科院自行設計、研發、產製,以後維修保養不但更即時,成本也可降低。同時,依營運實務出現的特殊情境,包括遇到空飄物、纏繞電車線等,共打造170個模擬情境,以強化駕駛遇到異常及故障情況之應變能力。

中科院開發列車駕駛模擬器。 中科院/提供中科院開發列車駕駛模擬器。 中科院/提供

金屬列印

「航太金屬積層製造技術研發與我國金屬積層製造研發聚落孵化」

近年來航太產業開始重視先進積層製造技術(3D列印),國際大廠無不爭相投入航太積層製造技術研發,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台灣航太技術研發的領航者,對於積層製造技術(3D列印)研發更不落於人後。中科院飛彈火箭研究所利用武器產品開發、製作與驗證技術能量積極投入相關技術研發,並以開發各式航太級零件為目標,逐步建立台灣在產品設計與分析、製造及驗證之自主技術能量,目前更替我國漢翔公司及軍種等單位提供以先進積層製造技術(3D列印)所製作之航太零件。

此外,為落實台灣技術深根、發揮產業聚落效應,中科院積極促成「航太金屬積層製造產業協會」的成立,規劃在中科院龍園園區打造全台最大航太金屬積層製造研發中心,並孵化相關產業聚落,提供國內業界交流合作的場域,推動台灣金屬積層製造技術實力提升與帶動產業升級轉型。

中科院積極促成「航太金屬積層製造產業協會」的成立。 中科院/提供中科院積極促成「航太金屬積層製造產業協會」的成立。 中科院/提供

「電動巴士大動力電池系統國產化及電動載具高壓電池系統測試環境建構」

汰役鋰電池。 中科院/提供汰役鋰電池。 中科院/提供

儲能產業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科技專案經費支持下投入「汰役動力鋰電池組再轉用」技術開發,建立鋰電池組診測、重製翻新、進階監控管理、再轉用電池系統產品設計與研製等關鍵技術,把動力鋰電池從原本是電動載具的「貴重」消耗品,變成可積極獲利的各類型再轉用蓄能供電產品,進而變成可再投入產製新品鋰電池的原料,並成立「汰役鋰電池組再轉用產業聯盟」,進一步整合國內鋰電池、電動車輛、機電控制、能源系統、診測規範建立等相關業者及學研單位。

基於汰役動力電池轉用研發經驗,中科院投入「電動巴士大動力電池系統國產化」技術研發,並與總盈汽車公司合作,進行電動巴士的電池系統與安全管理技術開發,希望藉由電巴動力電池系統國產化技術的研發及電動載具高壓電池系統測試環境建置,擴大電動巴士電池及相關電動載具電池的應用機會,帶動產品驗證及產業升級。

材料科技

「國內首創高仟瓦級光纖雷射源」

高功率光纖雷射相較於傳統雷射,具有抗灰塵、免維護、體積小之優勢,且其成本逐年下降,已有取代傳統雷射的趨勢,在工業、醫學及軍事等領域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前景。中科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在國防需求下累積多年高功率雷射研發能量,透過科技專案經費支持,以百瓦級及千瓦光纖雷射技術基礎投入發展「雷射合束器」自主技術,除完成雷射合束器模組整合與製作,並應用於4kW多模光纖系統,完成4kW雷射源合束輸出驗證,為國內首創。

中科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為推動國內高功率光纖雷射技術,建立產學研各界交流平台,與旭東機械工業公司、卓越成功公司、光合訊科技公司、騰錂鐳射公司、龍彩科技公司、孟晉科技公司等國內六家業者,合組「高功率光纖雷射產業聯盟」。該聯盟期許將國內高功率光纖雷射相關設計、零組件研發、系統整合及雷射工具機應用等資源整合,共享資訊及技術開發成果,接軌智慧製造及國際市場,並朝向穩定化、縮小化與商品化目標前進,提升國內廠商技術能量。同時,中科院亦將研發成果轉移於民間產業,積極輔導國內雷射系統廠商,使國內廠商具有自主百瓦至仟瓦光纖雷射源技術,除達成研發成果軍民通用之目標,更期望可以促成國內高仟瓦級光纖產業用雷射源國際品牌的誕生。

中科院致力創新與加值,引導業界參與軍品關鍵技術開發或技術轉移,邁向國防自主。 中科院/提供中科院致力創新與加值,引導業界參與軍品關鍵技術開發或技術轉移,邁向國防自主。 中科院/提供

通訊產業

「毫米波通訊關鍵材料自主研發及應用」

5G毫米波通訊及6G衛星通訊之產業發展浪潮下,中科院發展低介電/高強度氮化矽複合陶瓷基板技術,整合半導體級製程設備,建立高精度基板集成波導(SIW)製程技術,促進國內毫米波關鍵材料技術自主化。

此外,有鑑於5G通訊科技對物聯網、通訊產業發展之衝擊,利用積累的國防高溫材料研發經驗,積極投入發展國內自主半絕緣碳化矽晶圓及射頻用氮化鎵材料磊晶等功率電子產業技術建立,完成國內第一片全自製之半絕緣碳化矽基板,以及氮化鎵射頻材料磊晶相關技術開發,達成上游關鍵材料自主目標,經驗證其性能規格足以與國際大廠匹敵,將有助於我國國內上中下游通訊產業進入全球產值達145億之氮化鎵射頻元件、通訊系統大基站之國際市場。

「Super TaiRa通訊技術與物聯網產業應用」

Super TaiRa代表Taiwan Radio,為台灣本土自主發展之技術,很有機會啟動整個未來台灣產業50年另一新發展, Super TaiRa技術具穿透障礙能力強、抗干擾能力佳、使用功率低、產品壽命長及成本低等優越特性,在物聯網及防救災等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價值,Super TaiRa不但是通訊科技的一大突破,更可能成為工業物聯網低功率、長距離應用主流技術。目前Super TaiRa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進行商標註冊,期望這項本土自主的技術,能為台灣在全球物聯網領域爭取強而有力的發言權,並協助台灣的產業在國際上發光,攻取高毛利與高附加價值的各項商務。

Super TaiRa通訊技術。 中科院/提供Super TaiRa通訊技術。 中科院/提供

「精碳高值化技術與人工石墨應用」

碳材為民生工業基礎,應用相當廣泛,近年來碳材已從過去的傳統碳材逐漸演進至奈米碳材,也漸漸發展出以高附加價值為主的高端人工石墨碳材。過去台灣無高端碳材之生產技術,僅能從德國或日本進口高端石墨碳材後,再進行加工、切割以滿足需求。時至今日,台灣精碳產業,從上游原料端、製程設備研發端到中下游應用端皆已具備完整產業鏈雛型,中科院使用中碳公司產製之煤焦系介相碳微球(MCMB)與中溫瀝青(HSP)為原料,並成功開發,解決國內每年得從國外大量進口人工石墨的窘境。此外,中科院更積極參與台灣精碳產業,並促成「精碳產業協會」的成立,以有效地串連並整合高端碳材相關上中下游廠商及研發機構,促進國內精碳產業技術發展,推廣產業相關之創新應用。

中科院積極參與台灣精碳產業,並促成「精碳產業協會」的成立。 中科院/提供中科院積極參與台灣精碳產業,並促成「精碳產業協會」的成立。 中科院/提供
TOP